专家:西汉南海国可能建都闽西武平
考古专家根据一系列调查新成果提出,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国——南海国都城遗址最有可能出现在福建西部的武平。一旦得到确认,闽西行政建制的历史将推前477年,达近2200年。
据新华网报道,南海国是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国,国王为织,辖现闽粤赣边一带,后因反叛西汉王朝被灭,族人被迁往现江西九江一带。南海国历时仅37年,史籍记载很少,其都城遗址一直是历史之谜。专家曾断言,解开这个历史之谜,将是福建乃至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
30多年前,闽西武平县十方镇集贤村一农民挖地建房时发现一把保存完好的古青铜剑,就把它用来杀猪。1982年,这把造型精美的剑被武平县博物馆收藏,经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佩剑,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流经武平县城的平川河也曾出土一只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编钟,最近县博物馆还收集到一片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汉代宫廷器物残片的陶片。事实上,与宫廷有关的文物一再现身武平。
近两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南海国考古调查组从搜集资料、文物辨认、地名分析、民间传说、实地考察等方面入手,在闽西长汀、上杭、武平等地开展调查,发现武平境内有10处秦汉遗址、9处疑似与南海国有关的地名和其他相关资料。考古调查组副组长、闽西博物馆馆长林焕珍认为,考古调查、发掘的重点应该在武平。
武平县文化体育局局长罗小云说,目前武平已在汉代古遗址上采集到各种陶片561片,其中有1片汉代宫廷器物残片。经省考古专家实地勘察,东留乡封侯村、万安乡五里村刘屋后背山遗址山形地貌及出土的汉代文物与同为刘邦分封的地处武夷山的闽越国王城遗址极为相似,较有可能是南海国都城遗址,但关键要找到城墙。
今年6月,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杨琮研究员又有重要发现。他将刘屋后背山表层发现的古陶片的照片、拓片与省内相关遗址出土陶器资料进行比照,认为“其中的‘弦纹、水波纹与方格纹复合纹饰'‘蕉叶纹'‘细方格纹'‘弦纹与席纹'‘弦纹'等陶片都是比较典型的战国-西汉文物”,“可以初步确认万安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遗存”。
武平县文物部门根据专家建议,已对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的448亩土地进行复查和保护,是否进行考古挖掘则有待专家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