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五陵原文化 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咸阳原上埋皇上,也诞生瑰丽灿烂的历史文化。
您一定吟咏过李白的《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下的咸阳五陵原正可以让诗仙太白发思古之幽情。
您一定背诵过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咸阳原上古皇陵下离离萋萋的野草被当时才16岁的白居易浇灌成了悲怆而不屈的生命意象。
当然,您一定耳熟能详汉武帝刘彻、司马相如,董仲舒等等历史人物,懂得“商鞅变法”、“一字千金”、“焚书坑儒”、“荆轲刺秦”等千古传说的历史事件和典故……而这一切,都和五陵原有关。历朝历代帝王显贵的陵墓像书架上的史志典籍一样陈列在咸阳北原上,等待着后人阅读。
现在,沉睡千载的五陵原再次觉醒,帝陵文化正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8月7日—8月8日在咸阳召开的规模空前的“帝陵文化高层论坛”也正式吹响了咸阳五陵原进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号角。
五陵原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和前景优势
咸阳自古帝王都。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开放式城市。由于古代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咸阳各个历史时期 文化积淀相当丰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物4951处,分布概率之高,名列全省之首。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30个点,在全国地级市中是少有的。在众多文物点中,古墓葬是咸阳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咸阳市文物局局长樊延平告诉记者,在古墓葬这个类别上,尤以咸阳五陵原的帝王陵最为集中,时代序列完整,文化内涵丰富。
据了解,五陵原位于咸阳市北坂,西起兴平市南位乡,东到高陵县马家湾乡,北接泾阳县高庄、蒋刘、太平乡,南达渭水北岸,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3.5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五陵原南临渭水,北倚九宗,原面地势高而平坦,视野通而广阔,气爽势威。站在原顶,远眺巍巍秦岭、八百里秦地尽收眼底,近看泾渭环绕脚下,水天一色,风光旖旎,真可谓天赐的一块“风水宝地”。西汉11位皇帝中有9位就葬于此,其顺序自东向西依次是: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平帝康陵、成帝延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其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原”。
对五陵原之名的最初称谓者是东汉人班固,他在《两都赋》中曾有“南望杜、霸,北眺五陵”的名句。后来,唐人颜师古在《汉书·游侠·原陟传》的注文中也说:“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唐代诗人李白在《杜陵绝句》一诗中写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积水明落日,流水灭远山”,也与班固、颜师古诸人的“五陵”之说正相吻合。五陵原以西汉的五个陵邑而得名,当属无疑。
五陵原有着四五千年的历史沉积,曾发生过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留下了众多的遗迹遗物,文物种类相当丰富,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一应俱全,金、银、铜、铁、玉、陶等器物和稀世珍宝应有尽有。樊局长告诉记者五陵原文物主要有四类:一是古遗址。以秦咸阳都城遗址最为重要。昔日咸阳人口达一百多万,是与古罗马齐名的东方大都会。至今其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遗址仍清晰可辨。二是帝王陵。五陵原筑陵始于周代。西汉王朝建立后,更是把这里作为皇家陵园区,西汉早中期诸帝陵均置陵邑。史学家司马迁、才子司马相如、班固、班昭等曾在陵邑寓居,并完成了《史记》、《汉书》等历史巨著。五陵原帝王陵墓数量众多,分布集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据1957年文物普查统计,五陵原秦渭二区一带原面上有封土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多达808座,绵延百里,一目难及,被外国朋友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群。金人赵秉文曾写道:“渭水桥边不见人,摩娑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这些陵墓是一部浩瀚精深的卷帙。一个陵冢,就埋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陵园,就代表着一段铁马金戈的史诗;一块墓碣,就是一幕风雨飘摇的悲剧;一组陵丘,就是一个朝代兴盛衰亡的画面浓缩。其价值远远超过陵墓本身。三是石刻文物众多。雕凿精美,气势壮观,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雕马踏匈奴、卧牛、卧象、伏虎、人与兽、石鱼等14件作品意境深远,雕凿精巧,形象逼真,被郭沫若先生誉为中华国粹。四是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五陵原”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地下历史博物馆,震惊中外的重大发现接连不断;50年代发现尹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1960年在秦遗址范围内出土秦诏版,陈金币等珍贵文物;1965年在渭城杨家湾出土“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群,在中国军事史、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6年在汉元帝渭陵之北陆续出土的汉玉奔马、玉狮、玉熊、玉辟邪、玉鹰和玉俑头,被专家称为汉代雕塑史上的一朵奇葩;1975年,秦咸阳宫遗址发掘出土了秦建筑壁画车马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秦代建筑壁画;1981年在汉武帝茂陵东出土汉鎏金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等230件稀世珍宝,多次出国巡展引起轰动;1993年,在渭城区陈马村发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和皇后阿史那氏合葬墓,出土了稀世珍宝“天元皇太后玺”等一批重要文物,填补了北周帝陵资料的空白;2002年,在施工中,发掘汉昭帝平陵从葬坑3处,首次发现羊拉车和大型动物从葬坑,埋葬动物64具,在汉帝陵考古中惟此一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景帝阳陵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总之,五陵原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内涵之丰,实属举世无双,难寻二例。保护利用前景广阔,具有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和前景优势。”樊局长说。
五陵原文化其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咸阳市是一座博大沉雄的“文化之都”。据统计,光是目前发现整理的历代文人骚客吟咏咸阳的诗词歌赋就达1500多首。
而五陵原地区的思想文化更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先秦和秦汉时期,哲学、史学和文学艺术都处于领先地位,对促进和繁荣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有陵就有陵文化。咸阳陵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王海是本次高层论坛的具体承办者,他认为“陵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文意义的概念,不仅集中体现着人类对于生命的哲学解读,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地貌学、道德美学、建筑美学、艺术美学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虽然在“陵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面对五陵原帝王陵墓群所留下的许多尚待解开的秘密,陵文化研究尚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深化。
首先,要从对于“陵文化”的个体研究中走出来,加强资源整合的研究,为确立“中国金字塔之都”的地位及其价值提供科学依据。咸阳帝王陵墓群无论是整体的密集度还是个体规模,都是国内所仅有的奇观。从集合概念的层次对它给予宏观的透视,从它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联系上透射它的辐射效应,从它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它的文化魅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其次,要从单纯的物理状态的研究中走出来,注意从思想和哲学的层面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咸阳庞大的帝王陵墓群是一部深邃而又凝重的哲学,凝结着古代中国人对生命的存在与消亡、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的哲学思考,传达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生命意识。汉武帝为表彰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功绩,以两位历史人物生前战斗过的庐山和祁连山作为陵墓造型,采祁连山山石,分布于陵墓周围,是生命与自然关系的诗意升华,是视死如归博大襟怀的自然外化。
再次,要从特定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层面积极探索“陵文化”的美学意蕴。咸阳帝王陵墓群是一座美学意蕴深厚的艺术宝库。无论是汉代帝王陵园中的石刻艺术,还是唐陵的石刻作品,无论是秦陵中的壁画艺术,还是唐陵的壁画艺术,都反映了它们所产生的那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都是那个时代的生命主体精神世界的线条语言表现,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外延,是对于特定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升华和提炼,也是当时先进文化的荟萃,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特别是浮雕组画《昭陵六骏》,造型逼真,动感强烈,线条流畅,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相比,“中国金字塔”有着独具魅力的碑刻留存,是艺术价值很高的散文作品。是世界艺术长廊里的奇葩,比欧洲的壁画艺术早了一千多年。
王海告诉记者:陵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它毕竟是一种历史的经典,我们要使它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让陵文化在服务经济建设、凝聚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作用。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在陵文化资源保护上实现新的突破,坚决杜绝因自然的和人为因素导致对陵文化资源的破坏。最重要的是,要加快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际文化界对陵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支持。“中国金字塔群”其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都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五陵原完全有资格和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五陵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也迫在眉睫!”——咸阳陵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祝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祝烨是秦汉史学者,与人合著有《五陵原史地与文化》一书。就五陵原申报“世遗”要做哪些工作?申报成功后对咸阳和我省有什么好处等问题,8月7日,忙碌于会议中的他向记者传递了一份由李耀武同志执笔书面观点。
据祝烨介绍,作为世界遗产,它的界定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条件。首先它是从类别上区分的,它共有三个大的类别和三至六个具体条件。三大类别是:文化遗产(人类创造的)、自然遗产(大自然形成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每一类遗产都有它界定的详细范围与被批准的条件。咸阳的五陵原属于文化遗产这一类。有人问,用世界遗产标准衡量,五陵原够不够资格申报?我认为,完全合格!因为五陵原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法仿制的“孤品”。按其规定来审定,五陵原不但在类别上合格,而且在其六个条件范围内竟然适合四条,超出了三条。世遗的规则是符合六个条件中一个条件就可获得批准。将五陵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首先,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级的“名牌”,是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纵观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古城,如意大利的奇伦托、阿马尔菲;罗马广场;水城威尼斯;法国的圣艾米伦堡;埃及的底比斯、开罗既展现了这些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中最辉煌的一页,也奠定了今天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其次,从我们国家历年来旅游促销的情况看,“世遗”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巨大效益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据《人民日报》载,1997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仅旅游门票一项年收入从原来的18万元就跃升至138万元;安徽黄山市黟县秦代古村落申报前,门票年收入3-6万元,申报成功后,门票年收入增至216万元;内蒙古元上都遗址门票年收入从2万元左右上升到160万元;其它产业的收入还没有统计在内。由此可见,申报一处世界级文化遗产,不但是千秋政绩,而且可以起到吸引百万游客、进一笔资金、带八方产业、富十里百姓、兴一座城镇的连锁反应。五陵原申报“世遗”一旦成功,将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五陵原这个旅游金字招牌,将从整体上提高咸阳的国际知名度,给企业、市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祝烨最后说:“五陵原申报世界遗产,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和工作,需要我们各级领导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申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并尽快与‘世界规则'接轨。目前申报的硬件已经齐全,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从今年6月28日至7月7日在苏州召开的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传出消息,今后‘申遗'工作将更加严格,更加艰辛,竞争会更加激烈。为此,我们已经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把五陵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班子,成立专门机构,力争早日开展申报工作。尽快拿下‘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