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发展方向刍议
王巍
20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在几代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走过了从产生、发展到日趋成熟的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认识。在新世纪,中国考古学将怎样发展?能否为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中国考古学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中国考古学的未来。笔者认为,新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似可概括为:科学化、国际化和大众化。
考古学的学科目标是通过古代遗存来研究过去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进程,并探索其规律。众所周知,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相比,考古学是与自然科学关系最近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考古层位学、考古类型学都是从自然科学中借鉴来的,其研究手段和内容也都与自然科学的某些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对于这样一个非常“科学”的学科,怎么还有一个科学化的问题?从中国考古学的现状和国际考古学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个命题不仅有实际意义,而且是新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考古学是从古代人们生活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去研究历史的。古代人们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遗留下来的遗存也是极为丰富的,大可到长城、故宫等宏伟建筑,小可到植硅石、孢粉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物质,而要尽可能全面地复原过去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去收集过去人们留下来的信息。但是,用传统的考古学方法获得的资料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关于这一点,老一辈考古学家在20世纪中叶就已有所意识,并进行了实践,其中尤以六七十年代新考古学的大力提倡最为引人注目。此后,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成功应用,使自然科学与考古学的结合日益深入人心。
应当看到,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考古学大受其益。包括质谱加速器测年在内的各种测年技术、通过孢粉、植硅石和植物遗骸以及动物骨骼研究古环境、古人类遗传基因的分析和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GPS(卫星定位)、全站仪、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仪器的广泛应用,为考古学的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中国考古学近年来在这方面虽然也有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新世纪,中国考古学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快科学化的进程,最大限度地拓展这些先进的手段与方法的应用领域,并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