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清“地下长城”谜团待解
华声报讯:河北省永清县地下埋藏着结构复杂、设施完善的古战道。据专家们初步勘察,古战道在永清境内覆盖面积估计有300平方公里,应是北宋时期针对辽国的防御工事。但这规模浩大的“地下长城”为何史无记载,长达千年湮没无闻?总面积到底有多大?仍有待进一步考察。
永清县处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距两市均不过数10公里。在北宋时期这里是宋辽对峙的前沿,但史书上并没有宋朝在此建设地下防御工事的记载。1948年永清大水,县城西南12公里处瓦屋辛庄的积水突然在一声巨响后流入地下,人们发现有地洞。1952年县城正南2.5公里的南关也发现了洞口,但当时都未进行认真勘察。
直到1988年,永清县组织探查,发现古战道几乎遍布县境。战道中既有掩体、闸门等军用设施,又有灯台、土炕、气孔等生活设施,建造所用的青砖,均为长30厘米、宽16厘米、高8厘米,是统一烧制的。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到永清考察、论证,从古战道的用砖鉴定出是宋代所建,从当时历史背景分析推断是北宋时期防御辽国的“地下长城”。
与永清相邻的雄县和霸州市等地也都发现了宋代的古战道,由于深藏地下,古战道的不少地方已经阻塞不通,全面勘察非常困难,所以这“地下长城”究竟有多长,至今仍是个未知数。而且为何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众多的史书对这么一个浩大工程都没有记载,也是一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