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巫山双堰塘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双堰塘遗址考古获得新发现,发掘出土的文物表明双堰塘遗址所处的大昌盆地不仅是三峡地区一处罕见的商周聚落遗址,还是汉晋时期峡江地区一处中心聚落遗址。

  考古队此次发掘分为遗址和墓葬两部分。遗址发掘面积125平方米,发掘出土的西周文化遗物主要有陶器、骨器、铜器和石器等。陶器出土最多,质地分夹砂和泥质两大类,夹砂陶居多。陶片纹饰种类丰富,主要有鬲、豆、簋、瓮、纺轮和网坠等。花边口沿器(罐、盆等)和尖底器(杯)等是这一遗址最普遍的器物组合,都带有浓郁的巴文化色彩,豆、鬲等器形在制作上也有较浓的巴文化特征。

  墓葬区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琉璃器和铅器等。陶器有陶罐、陶壶、陶楼、陶灯座、动物俑和人物俑,其中人物俑的造型丰富,抚琴俑、击鼓俑、农夫俑、持囊俑和袖手俑神态栩栩如生,非常生动。铜器有鍪、耳环、东汉“五铢”钱和“货泉” 钱等;琉璃器主要是“填”和珠等。随葬品中的耳杯制作精致,杯内底部并见“富贵昌乐未央”6字吉祥语阳纹铸铭,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鍪、洗两个容器保存较好,薄胎、做工较精,具有较浓的巴蜀文化特征;一些鎏金饰品制作工整,其中的鎏金错银圆铜牌饰最为精彩,去绣后竟然金光灿灿。 考古队队长郑若葵研究员认为,双堰塘墓葬区发掘成果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人们以前对双堰塘遗址定性的单一认识。考古发现表明,双堰塘遗址不仅是一处西周文化极为发达的聚落遗址,而且还是一处汉晋聚落文化繁荣和墓葬文化发达的重要遗址,大量成果揭示了这一地区汉晋墓葬的性质和内涵,也暗示同时期的城址可能就分布在墓地周围或附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