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gif (2397 bytes)

 


非常专辑
 

“南京猿人”发现细节披露

  10年前“南京猿人”这一堪称石破天惊的发现,受到全世界关注。10年间,对“南京猿人”的各类课题研究从未间断过。至今尚有4大待解之谜,有关部门已准备寻求国际合作,目前该项目正在审批。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最早将发现猿人头骨这一消息通报给古人类研究专家———汤山“葫芦洞”开发组织和参与者之一陶胪鸿先生。他首次披露了“南京猿人”化石发现的神秘细节。

  采石工“考古”

  南京汤山葫芦洞是1990年3月被采石工人发现的,因其洞体如平卧的巨型葫芦,故称“葫芦洞”,洞体面积1600平方米。1992年下半年汤山镇决定将“葫芦洞”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陶胪鸿任顾问。昨日,陶老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他说,当时“葫芦洞”内有较多哺乳动物化石和大量泥石沉积物,在该洞开发之际,南京古生所专家们经常来洞搜取化石标本和制图、录像等。其中许汉奎、穆西南研究员和中科院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主任徐钦琦等数次来洞考察,并且多次向他提出“葫芦洞”出土的动物化石与北京周口店的近似,大有出土猿人化石的希望,要他们在开发中有这个目标追求,还对他讲了很多考古知识和发掘注意事项,并带来有关书籍给他看。再经专家们指教,从而使他对掘寻猿人化石有了信心。

  科学预言应验了

 1992年冬,一次难得的寻找史前人类足迹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徐钦琦教授在葫芦洞的南壁下,发现了一块马的趾骨化石,接着又细看了其洞壁旁边的那个大缝隙口,见内有动物化石显露,心中暗喜他便对陶老说:“应在此向下挖掘,综合葫芦洞迹象,发现猿人化石应为必然,千万不能放弃此处的挖掘。”不久,大缝隙口开工挖掘了。2个多月过去了,除了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外,没有让人惊喜的发现,大家心里难免有些失落。1994年元月,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在此先后出土了2具猿人颅骨和一枚臼齿化石。科学的预言应验了 2具颅骨化石,按专家鉴定时间为序,后分别命名为“南京人1号颅骨”和“南京人2号颅骨”。从此,“南京猿人”拉开了轰动全世界的序幕,各种推测、研究经久不衰。

  载入史册的发现

  1993年3月13日,这是一个必将被载入人类历史的日子。当地民工刘林生等在清理“葫芦洞”南侧小洞中的堆积物时,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头骨化石。当陶老看着这个由民工交上来的、泥糊糊的、仅有一面露出化石呈凹状的东西时,很难看出是什么化石,后来陶老用手扒去一些泥巴,便看出有眼眶轮廊和眉骨形状,他惊喜地说:“这是国宝,是猿人头骨化石 ”并说:“赶快向古生所汇报。”第2天,陶老又找到当时在现场的刘林生详细了解和记录发现经过。同时,在发现该化石的现场用手又在泥内细找,想找到牙齿,结果牙未找到,却又找到了3块头骨碎片。后来证明,这3块碎骨片化石,经专家将其与头骨残缺处吻合一致,属于原头骨早先散落下来的枕骨部分,从而进一步构成了猿人头骨的完整性。3月18日,穆西南与穆道成前往汤山镇观察这些头骨化石,他们认为这正是与北京直立人十分相像的猿人头骨,并拍摄了第一批照片。他们3月22日带着照片专程飞赴北京,向中科院报告,请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著名人类专家吴新智、张银运两位教授作权威鉴定,他们一致认为它是古人类头骨化石。新华通讯社报道了这个重大发现,立刻轰动了全世界。

  险失2号颅骨

  2号头骨的发现时间是1993年2月20日左右,阴错阳差,直到4月12日才认定,也就是它发现在“1号颅骨”之前,确认在“1号颅骨”之后,故谓之“2号颅骨”。“事故”发生是这样:1993年2月20日左右,那时的缝隙处才掘进约2米多深,泥石用箩框往上吊。那天陶老到挖掘现场,见到箩框内有一个似球状的化石,疑是股拐骨或猿人头骨,便将它拿出单独放在南壁的钟乳石后,待以后论证。到3月13日出工了猿人颅骨化石以后,既喜又忙,竟将那个化石淡忘了。直到“葫芦洞”内存放的化石全部清出后,工地上没再有更大的让人惊喜的发现。此时 4月12日 陶老猛然想到那个化石,便进洞去,见仍然安在。后经专家鉴定是猿人颅骨。称之为“南京人2号颅骨”。

  觅得一枚猿牙

  猿人牙齿化石发现过程更是充满艰辛。1993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华国荣和贾维勇及数位民工,将“葫芦洞”清出的大量泥土过筛,又对碎骨、碎石进行水洗、分辨,但一无所获。后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北大考古系与南京市文物局组成合作考古队,自1993年12月至1994年元月底对发现猿人头骨的小洞(面积约25平方米)又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考古就是这样,希望与失望总是相伴而生。1994年元月8日,终于发现了大家寻觅以久的猿人牙齿化石。

  尚有4大待解之谜

  经10年的研究和论证,“葫芦洞”尚有4个待解之谜困扰学术界。一洞内沉积的大量泥土层未清除到底,也不知还有多深,其中是否还隐埋着那些化石:二该洞是否是猿人生活遗址或猿人遗骨之地 因为人吃动物,动物也吃人。若为猿人生活遗址,未见有生活过的痕迹和使用过的石器。三是洞中有大量葛氏斑鹿和肿角鹿的化石。它们是典型的北方动物群,显然是从北方迁徒而来,是怎样越过天堑———长江的。四是对两位南京直立人的年龄、特征、确切年代有几种不同看法,中国大地上50万年前竟有这么相似的北方和南方的人群,其奥秘在哪里 ?

  国际全体寻找“南京人”躯体遗骸

  当年参与“葫芦洞”考古发掘、接收猿人头骨化石,现任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的华国荣告诉记者,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大量堆积物和洞底下还有十多米厚的第四纪沉积物尚待发掘研究,我们还期待能找到“南京人”的躯体遗骸 市博已准备与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合作,寻求破解“南京人”的几大谜团。 (卢红)


  来源:人民网